新聞資訊
新聞資訊
聯系我們
手機:4006-4006-62
電話:18981011875
郵箱:2173864174@qq.com
地址:四川省德陽市八角區金沙江路北側1幢,4幢
行業動態
火鍋的來歷起源與歷史介紹
- 作者:火鍋底料廠家
- 發布時間:2020-05-28
- 點擊:

火鍋簡介:
古稱“古董羹”,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“咕咚”聲而得名,它是中國創造的美食,歷史悠久,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物。周代的鼎器應是火鍋的雛形,據考證,戰國時期即有火鍋,時人以陶罐為鍋,到宋代,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,南宋林洪的《山家清供》食譜中,便有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。元代,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,用來煮牛羊肉。到清代,火鍋不僅在民間流行,而且成了一道“宮廷菜”,用料是山雞等野味。.
典型的火鍋食材包括各種肉類、海鮮類、蔬菜類、豆制品類、菌菇類、蛋類制品、粉絲等,將其放入煮開的清水或特制的高湯鍋底燙熟后食用。有些吃法還會蘸上調味料 一起食用。
火鍋介紹:
說到火鍋,就不得不提到火鍋的發源地—重慶。早在明末清初的時候,長江、嘉陵江邊的船工纖夫們,就時常在河灘上架起一口鐵鍋,用毛肚等動物下水用和辣椒、花椒、蔥、姜等熬煮一鍋,既果腹又驅寒。這便是火鍋。而后經歷了抗日戰爭時期、計劃經濟時期、文革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,重慶火鍋逐漸發展成為如今家喻戶曉的金字招牌,并發展出了正宗重慶老火鍋、新派香辣火鍋、清油火鍋、串串香、小火鍋等各類衍生形式,風靡全國。
然而,重慶老火鍋依然是作為火鍋愛好者獨特享受,獨樹一幟。
火鍋的歷史:
《魏書》記載,三國時代,曹丕代漢稱帝時期,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,但當時并不流行。到了南北朝時期,人們使用火鍋煮食就逐漸多起來了。最初流行于我國寒冷的北方地區,人們用來涮豬、牛、羊、雞、魚等各種肉食,后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日益發達,烹調技術進一步的發展,各式的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。到北宋時代,汴京開封的酒館,冬天已有火鍋應市。到了清朝統治的年代,火鍋涮肉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肴。到了清朝末期民國初期,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。日本室町時代,火鍋從中國傳入日本時在一三三八年。日本稱火鍋為“司蓋阿蓋”又稱“鋤燒”。如今火鍋還傳到美國、法國、英國等國家。
火鍋的特點:
我國的火鍋花色紛呈,百鍋千味。如廣東的海鮮火鍋,食而不膩,味美無窮;蘇杭一帶的菊花火鍋,清香爽神,風味獨特;云南的滇味火鍋,鮮嫩香辣,饒有風味;湘西的狗肉火鍋,享有“狗肉滾三滾,神仙站不穩”之美譽;重慶的毛肚火鍋,麻辣醇香,名揚天下;北京的羊肉涮鍋風味別致,吊人胃口。此外,杭州的“三鮮火鍋”、湖北的“野味火鍋”、東北的“白肉火鍋”、香港的“牛肉火鍋”、上海的“什錦火鍋”等,也風味別具,誘人饞涎,堪稱為寒冬里的“席上春風”,為食客們所津津樂道。
火鍋不僅是美食,而且蘊含著不少飲食文化的內涵,為人們品嘗時倍添雅趣。如東北人招待貴客時,火鍋里的菜擺法頗有規矩:前飛后走,左魚右蝦,四周輕撒菜花。即飛禽類肉放在火鍋對爐口的前方,走獸類肉放于火鍋后邊,左邊是魚類,右邊是蝦類,各種菜絲稍許放一些。若對待不速之客,則把兩個特大肉丸子放在火鍋前邊,后邊是走獸類肉,示意你離去。臺灣客家人多在大年初七這天吃火鍋,火鍋用料有七樣菜是少不了的,即芹菜、蒜、蔥、芫荽、韭菜、魚、肉,這分別寓意:“勤快、會算、聰明、人緣好、長久幸福、有余、富足。”
吃火鍋注意事項:
火鍋雖味美,但在吃火鍋時要注意衛生,講究科學,一要注意選料新鮮,以免發生食物中毒。二要掌握好火候,食物若在鍋里燒的時間過長,會導致營養成分受破壞,并失去鮮味;若不等火候燒開就吃,又易引起消化道疾病。此外,應注意不要滾燙吃,否則易燙傷口腔和食道的粘膜。
總結:以上就是重慶火鍋底料廠對火鍋的來歷和歷史做的一個詳細介紹。如果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聯系我們火鍋底料廠家專意川味。我們提供各類火鍋底料川菜調料的定制貼牌代加工服務。